自去年以來,全球半導體產業景氣度下滑嚴重,終端客戶備貨謹慎,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多數廠商皆受此影響,業績大幅縮水。
不過,從業績預告來看,A股半導體分銷商業績并未受此影響。其中深圳華強業績得到大幅增長,力源信息、英唐智控業績略增,潤欣科技下滑嚴重。
業績增長,企業經營狀態真的好嗎?
從 IC 產業鏈的流通環節來看,主要存在三種產品流轉模式:第一種是原廠直銷,由上游 IC 設計制造商直接向下游電子產品生產制造商供貨;國內IC 廠商目前主要存在這樣的銷售模式,而國外IC 廠商一般只與大型客戶才會采用這種模式。
第二種是分銷,分銷包括授權分銷與獨立分銷。授權分銷是由包括艾睿、大聯大以及深圳華強、力源信息等授權分銷商向上游 IC 設計制造商采購 IC 產品后,向下游電子產品生產制造商銷售,并在此過程中提供產品和技術服務。
獨立分銷則是由獨立分銷商采購 IC 產品后向下游電子產品生產制造商銷售。獨立分銷商一般在市場處于信息不對稱時,通過信息優勢進行庫存元器件的買賣而獲利。據業內人士表示,深圳華強北就聚集著20000多家獨立分銷商。
一般情況下,分銷商需要先墊資購買IC產品,再銷售給下游客戶,賺取其中的差價。這其中會產生較高的存貨和應收賬款,另外,目前元器件市場普遍使用美元報價,匯率變化對分銷商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覷。
筆者查閱資料發現,除深圳華強存貨及應收賬款占其總資產比例為35%外,英唐智控、力源信息、潤欣科技存貨及應收賬款占其總資產比例皆在45%。如此高比例導致其供應商以及客戶的變動對分銷商的影響也是致命的。
科通芯城曾因受傳言“失去博通代理權”影響,導致其股價、業績大打折扣;潤欣科技因踩雷樂視、斐訊2018計提高達804萬壞賬;而深圳華強也因“踩雷”金立,曾計提壞賬準備逾6000萬元。
即使需要承擔來自外界的各種風險,分銷商的毛利率卻極低。以2018年報來看,大聯大的毛利率只有4.33%,而艾睿的毛利率高達11.82%,安富利的毛利率為12.4%。國際一線半導體分銷商毛利率不高,國內半導體分銷商亦如此,英唐智控、力源信息毛利率為7%,潤欣科技毛利率為10%,深圳華強毛利率在16%。
在此亂局中,各個分銷商都想從中搶占市場,憑借自身競爭力逆周期加速擴大份額,獲得持續成長。在筆者看來,各個企業選擇的發展路線都算是可圈可點,不過誰能在行業洗牌期間脫穎而出只能讓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