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星CEO高東真:不懼華為,會不斷創新保持領先
三星首席執行官高東真在接受法國《費加羅報》采訪時表示,三星不懼怕任何競爭對手,尤其是華為。
三星不會懼怕華為想成為全球第一的雄心。高東真說,“三星已經在智能手機市場保持了10年的領先地位,未來10年,三星將不斷創新,創造新的移動體驗,繼續保持這一領先地位。”
高東真說:“5G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以及折疊式智能手機等新設計的出現確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只要5G網絡發展成熟了,我們就會推出5G智能手機。我相信三星能夠提供端到端的5G解決方案,包括網絡設備和其他設備及芯片等,并且同時確保安全。我們會與全球網絡運營商與服務供應商開展緊密合作,確保網絡和數據安全。”
2、韓國半導體出口4月上旬劇減19.7%
據韓國《首爾新聞》4月11日報道,韓國海關公布的4月份1至10日進出口數據顯示,出口額約為150億美元,同比增長8.9%;進口額約為167億美元,同比增長14.9%,貿易逆差約為16億美元。整體出口額雖有小幅增加,但以工作日計算,日均出口額從去年的18.4億美元降至17.7億美元,同比下降3.9%。尤其是作為韓國出口主力軍的半導體出口同比大幅減少19.7%,液晶設備劇減39.1%。但石油產品(22.8%)、船舶(72.8%)、乘用車(20.1%)等出口有所增加。
3、國產元器件廠商正在加速追趕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集成電路處處長任愛光8日表示,2018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6532億元。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先進設計水平達到7納米,但仍以中低端產品為主。另外,14納米邏輯工藝即將量產,但與國外仍有兩代差距。
中國大陸首度躍升第二大半導體設備市場、需求有望持續旺盛,隨著科創板塊不斷的涌入資金,國產半導體產業鏈發展迅速,從國產替代逐漸向自主研發進行轉型。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11日公布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半導體制造設備銷售總額達645.3億美元,年成長14%,創歷史新高水平。中國大陸首次超越臺灣,以131.1億美元的成績首度躍升第二大半導體設備市場,且年增59%,成長幅度也最大。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集中度高,國內自給率僅有5%左右,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巨大。隨著半導體制造向國內轉移,及國內新建大量晶圓廠,半導體設備需求將持續旺盛。
筆者認為三星可以不怕華為,但怕得是中國的元器件廠商,尤其是芯片存儲、傳感器、屏幕等。隨著大陸對高新電子技術的重視,在政策和資金的雙重紅利下,會誕生出一批優秀的國產電子元器件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