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種不同的電容正負極區分技巧
這三種都是螺栓型電解電容,使用的時候一定要區分正負極,接反了非常危險。首先我們要看白色銀邊上的標注,如果有一字符號就是負極,如果有+號就是正極。
如果是新的,我們可以根據引腳的長度來判斷,腳長的為正極,其次看白色銀邊的符號,有一字符號的為負極。
第一種判斷方式就是看白色銀邊,有一字符號的就是負極,其次看接點的壓花,大多都是負極上有各種不同的壓花。也有的廠家也會在接點上壓上正負標識。
黑邊一側為負極
這種最好辨認,有黑色半邊的一端為負極。
這種是家用電器上常見的CBB電容,沒有極性。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耐壓值。
這種交流電容沒有正負極,單相電機使用的時候,一個是根據功率選擇對應的容量,一個是耐壓值要匹配。
電解電容正負極圖解如何判斷
電解電容是有極性的,它是有正負極之分的。但是拿出一個電解電容該如何判斷他的正負極呢?電解電容正負極電路圖是什么樣的呢?電解電容正負極標示是什么?在這里將為您一一解答電解電容正負極圖解。
電解電容正負極的判斷有以下幾種方法?外觀辨別
首先拿出一個電解電容,如下圖所示。第一種方法是看電解電容膠管,膠管一端印有負極的標示。另外一端正極則不表示。第二種方法是看電解電容引腳。引腳處有帶網格的一端代表負極,另外一端則表示正極。參見下圖。
還有一種電解電容不是這樣的,而是導針型的。見下圖:這種電容首先觀看導針,導針長的那一端為正極。導針短的一端則為負極。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問我,有些已經切角的電解電容正負極怎么判斷呢?聰明的你這個時候會發現電解電容膠管導針短的一端會有一個電解電容正負極標示,如下圖所示:
通過儀器測量。
還可以通過儀器來進行測量電解電容正負極。這個需要有設備。因為我自己沒有。所以在這里就不能為大家示范了。
電解電容正負極電路圖的標示方法。
如圖所示。一下是電解電容正負極電路圖的標識。電解電容在電路中用字母C標識。
在電路中,有+號的一端為正極。
電解電容在電器設備中的用量很大,故障率很高。電解電容損壞有以下幾種表現:一是完全失去容量或容量變小;二是輕微或嚴重漏電;三是失去容量或容量變小兼有漏電。
電解電容器是指在鋁、鉭、鈮、鈦等金屬的表面采用陽極氧化法生成一薄層氧化物作為電介質,以電解質作為陰極而構成的電容器。
電解電容器的漏電阻測量方法及過程詳解和注意的事項。
漏電流是電解電容器的三大主要性能指標(電容量、損耗角正切值和漏電流)之一,漏電流過大會直接影響電容在電路中的濾波、隔直流等效果,而在使用大容量電解電容器的長時間定時電路中,該指標對電路的定時精度影響更大。因此,在制作要求較高的電路前,很有必要先測試一下這一重要指標。
查找損壞的電解電容方法:
(1)看:有的電容損壞時會漏液,電容下面的電路板表面甚至電容外表都會有一層油漬,這種電容絕對不能再用;有的電容損壞后會鼓起,這種電容也不能繼續使用;
(2)摸:開機后有些漏電嚴重的電解電容會發熱,用手指觸摸時甚至會燙手,這種電容必須更換;
(3)電解電容內部有電解液,長時間烘烤會使電解液變干,導致電容量減小,所以要重點檢查散熱片及大功率元器件附近的電容,離其越近,損壞的可能性就越大。
通常電解電容器損壞有以下原因:
1、整流管損壞
當整流橋中有一個整流管被擊穿時,整流后的電壓將出現交流成分,濾波電容器上出現反向電壓,濾波電容器因此而損壞。
2、電壓分配不均
當均壓電阻中有一個損壞時,互相串聯的兩組電容器上的電壓分配變得不均衡,則電壓較高的電容器容易損壞。
3、電容器漏電電流過大
電解電容接入電路時,是存在漏電流的。正常情況下,漏電流是很小的。但如果由于電容器老化,或由于電容器本身的質量較差等原因,漏電流將增大,使電解電容器將因嚴重發熱而損壞。
電解電容器的漏電阻測量方法:
當用萬用表檢測電解電容器漏電電流大小的時候,萬用表紅表筆接電解電容負極,黑表筆接正極,剛接觸瞬間,萬用表指針即向右偏轉較大幅度(對于同—電阻擋,容量越大,擺幅越大),接著逐漸向左回轉,直到停在某一位置,此時的阻值便是電解電容的正向漏電電阻,此值越大, 說明漏電電流越小,電容性能越好。
然后,將紅、黑表筆對調檢測,。萬用表指針將重復上述擺動,但此時所測阻值為電解電容的反向漏電電阻,此值略小于正向漏電電阻,即反向漏電電流比正向漏電電流要大。
實際使用經驗表明,電解電容的漏電電阻一般應在幾百千歐以上,否則不能正常工作。在檢測中,若正向、反向均無充電的現象,即指針不動,說明電容容量消失或內部斷路;如果阻值很小或為零,則說明電容漏電或已擊穿損壞,不能使用。
在檢測時,應注意選用合適的量程,一般情況下,1~47uF的電容可用Rx1kΩ擋,大于47uF的可用Rx 100Ω擋。當電容器的耐壓值大于萬用衣內部電池電壓值時,可根據電解電容器正向充電時漏電電流小、反向充電時漏電電流大的特點,采用Rx10kΩ擋對電解電容器進行反向充電,觀察表針停留處是否穩定(即反向漏電電流是否恒定),由此判斷電容器質量,準確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