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檢測交流電容以及電容指標
電容器在電工技術中應用十分廣泛,例如,用于提高感性負載功率因數的移相電容器,用于單相異步電動機的啟動電容器,用于交流接觸器無聲遠行中的降壓電容器等等。電容器既是最常用的電器元件。
也是容易損壞的電器元件,在沒有特殊儀表儀器的情況下檢測電容器的好壞,可用以幾種方法:
1、熔斷器簡易檢測法
用熔斷器(其熔絲的額定電流In由下式確定:IN=0.8/C(A),其中C是電容器的電容量)和待檢測的電容器串聯接在220V的交流電源上,如果熔斷器的熔絲爆斷,說明電容器內部已經短路。 如果熔斷器的熔絲不爆斷,經過幾秒鐘的充電后,切斷電源,用帶絕緣把的螺絲刀把電容器的兩極短路放電,有火花發生說明電容器是好的。反之,表示電容器的電容量已經變小或已經開路。用此法判斷電容器的好壞應重復幾次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2、萬用表檢測法
對于O.01μF以上的固定電容器。可用萬用表的R×1k擋直接測試電容器有無充電過程以及有無內部短路或漏電,并可根據指針向右擺動的幅度大小估計出電容的容量。測試操作時,先用兩表筆任意觸碰電容的兩引腳,然后調換表筆再觸碰一次,如果電容是好的,萬用表指針會向右擺動一下,隨即向左迅速返回無窮大位置。電容量越大,指針擺動幅度越大。如果反復調換表筆觸碰電容兩引腳,萬用表指針始終不向右擺動,說明該電容的容量已低于0.01μF或者已經消失。測量中,若指針向右擺動后不能再向左回到無窮大位置,說明電容漏電或已經擊穿。
3、白熾燈泡和電容器串聯檢測法
把白熾燈泡和電容器串聯接在220V的交流電源上,如果白熾燈泡的亮度比把它直接接在220V交流電源上暗一些,說明電容器是好的;如果白熾燈泡不亮,說明待測電容器的內部已經斷路;如果白熾燈泡的亮度和它直接接在220V交流電源上的亮度一樣,說明電容器的內部已經短路。
4、兆歐表檢測法
也可用兆歐表(250V級)來進行檢測。搖動手柄,如指針指在無窮大處,表示電容器內部斷路;如指針指在零處,表示電容器內部短路。還可做電容器的通地試驗,方法是:把兆歐表的接線柱分別接于電容器的接線端子和外殼。搖動手柄,如指針指在零處,表示電容器內部通地。
5、電容器電容量的測量
在沒有專用儀表的情況下可用萬用表測量電力電容器的電容量。具體方法是:用熔絲(其規格由電容器的電容量而定)和待測電容器串聯接入220V交流電源上。用萬用表的交流電壓檔測出電容器兩端的電壓U(V)。
用萬用表的交流電流檔測出通過電容器的電流I(mA)。因為I=U/XC而XC=1/(2πfC),其中f是交流電的頻率。所以電容器的電容量CC=3.18×(I/U)(微法)。
容量:電容的容量,即儲存電荷的容量。容量的基本單位為法拉(F),不過在主板上我們常見的是微法(μF)、皮法(pF)等單位(換算關系為1法拉=1000000微法,1微法=1000納法=1000000皮法)。容量都是直接標出的,如GSC4700μF,一般來說該指標是越大越好。
耐壓值:它是指在額定溫度范圍內電容能長時間可靠工作的最大直流電壓或最大交流電壓的有效值,不同電容有著不同的耐壓值,大都6.3V~16V之間。
耐溫值:耐溫值表示電容所能承受的最高工作溫度。一般的電容耐溫值為85℃或105℃,而CPU供電電路旁邊的電容耐溫值多為105℃。
其他指標:有的電容上還有一條金色的帶狀線,上面印有一個大大的空心”I”字母,它表示該電容屬于LOWESR低損耗電容。有的電容還會標出ESR(等效電阻)值,ESR越低,損耗越小,輸出電流就越大,低ESR的電容品質都不錯。
看電容應該注意的兩點
1、看品牌:
主板電容主要分為臺系和日系兩種,日系品牌有:NICHICON,RUBICON,RUBYCON(紅寶石)、KZG、SANYO(三洋)、PANASONIC(松下)、NIPPON、FUJITSU(富士通)等;臺系品牌有:TAICON、G-LUXCON、TEAPO、CAPXON、OST、GSC、RLS等。
一般說來日系電容性能比較好,在耐壓、耐溫、使用壽命等方面都比臺系電容優秀,早期的電容”爆漿”事件,也沒有發生在日系電容上,因此如果你要選擇一塊超頻性、穩定性兼備的主板,不妨看看主板上的電容。臺系電容雖然性能相對稍差,不過如果主板的PCB設計、銅箔走線都較為規范,那么在使用中一般也不會出現什么問題,況且采用臺系電容的主板超頻性也不一定差。
2、看容量和耐溫值:
主板電容的容量一般都是直接標注的,Intel要求CPU供電電路的濾波電容單個容量至少在1000μF以上,而現在的電容容量多在2000μF~4000μF之間,部分主板采用了容量為5000μF的電容,內存槽附近的電容容量多在1000μF~1500μF之間,容量較小的電容很難提供給CPU、內存以充足的純凈電流,有些老式主板升級CPU后出現的不兼容問題實際也源于此。
耐溫值在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電容的品質,主板上的電容耐溫值多為105℃,而如果你的主板電容耐溫值為85℃,那多半是廠商過于節約材料的結果,低耐壓值的電容在使用上沒問題,不過當CPU處在超頻狀態時發生”爆漿”的幾率會比較大。
關于電容的誤區:
1、電容容量越大越好:
一般說來電容容量越大越好,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大容量的電容不易過濾出高頻干擾信號,而多個小容量電容并聯卻比單個大容量電容更有效、更穩定。
再者這和主板的走線、電源|穩壓器設計也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如果你的主板上到處都是100μF左右的小電容,那主板質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2、日系電容一定適合超頻:
很多朋友以為采用日系電容的主板超頻性一定好。其實超頻不僅和電容有關,還和主板電路設計、時鐘芯片、電源、BIOS設計等都有關系,不是單靠電容就能決定的,某些采用臺系GSC電容的主板超頻性同樣很好。但是日系電容對主板穩定性還是有所幫助的。
3、用優質電容的主板就一定好:
不一定,正如本文開頭所講的,好主板肯定會采用好電容,但有好電容的主板不一定是好主板。一塊好的主板不僅要看電容的優劣,還得看該主板的設計水平,像華碩、微星這樣的大廠也不常用RUBYCON、NICHICON這樣的電容,但是他們的產品的走線、PCB設計都是一流的,所以這也保證了其產品的穩定性;相反一些小廠為了吸引買家,往往會采用一些不錯的電容,但是其走線、供電設計、MOSFET的質量卻很一般,這樣的主板往往看起來不錯,但是用久了就不好說了。
總結
從上面這些介紹中,我想大家對主板的電容了一些初步的認識了。對于一些由于用料品質較差而對系統的穩定性、兼容性造成不良影響的情況,也已經是略有了解了。如此看來,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些大廠的產品賣的價格會貴一些,而一些使用同樣芯片組的小廠產品往往價格很誘人了。以電容為例,高品質的產品同一些劣質產品間的差價就有將近20%~40%之多。一般來說,名牌大廠的產品,會擁有一套完善的嚴格檢驗、評審措施,成本因此上升不少,因此在價格上與雜牌產品有明顯差距也就不足為奇了。
簡單說CPU的選擇適當與否,是決定一臺電腦的先天素質,而一塊好的主板就是發揮CPU先天素質的后天環境。所以大家在選擇主板的時候,不僅僅是關注價格,對于穩定、品牌、服務也要仔細關注,這樣才能綜合考慮選購到一塊最適合的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