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遇到過電容虛焊、脫落或電路性能異常?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藏在焊盤設計的細微缺陷中。本文將揭示三大常見工藝缺陷的成因與對策,幫助工程師提升產品可靠性。
焊盤尺寸與布局問題
焊盤尺寸偏差會直接影響焊接強度。設計不當可能導致應力集中或熱匹配失效。
關鍵設計誤區
- 焊盤尺寸過小:降低焊料附著面積,增加脫落風險
- 焊盤間距錯誤:導致元件偏移或墓碑效應
- 散熱設計不合理:不對稱焊盤引發熱應力失衡 (來源:IPC-7351標準)
優化建議:參考元件封裝規范設計對稱焊盤,預留足夠工藝余量
焊料涂覆缺陷
焊膏印刷或涂覆問題占焊接失效的30%以上 (來源:SMTA, 2022)。
典型涂覆故障
- 焊膏量不足:形成虛焊點,導電性能下降
- 焊膏偏移:造成元件一側懸空
- 氧化污染:焊料流動性降低,潤濕角異常
焊盤表面處理(如OSP或沉金)對焊料附著有決定性影響。定期校準印刷設備可減少此類缺陷。
焊盤污染與氧化
污染物會形成絕緣層,阻斷電氣連接。這是返修率升高的主因之一。
污染源識別
- 助焊劑殘留:未徹底清潔形成白色殘留物
- 指紋油脂污染:手工操作引入有機污染物
- 存儲環境不當:濕氣導致焊盤氧化發黑
應對策略:采用氮氣回流焊工藝,存儲時使用防潮柜,接觸焊盤佩戴防靜電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