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購電容時是否曾被型號中密密麻麻的數字字母搞暈?別急,核心參數無非三大件:容量、耐壓值和誤差。吃透它們,選型難題迎刃而解!
一、 電容容量:存儲電荷的核心指標
容量是電容儲存電荷能力的度量,單位是法拉(F)。實際應用中常用微法(μF)、納法(nF)或皮法(pF)。
容量標識規則
- 直標法: 如 “10μF” 直接顯示數值與單位。
- 數字代碼法: 三位數中,前兩位是有效數字,第三位是乘數(10的冪次)。例如 “104” 表示 10 × 10^4 pF = 100,000 pF = 0.1μF。
- 字母代替小數點: 如 “4n7” 表示 4.7nF。
容量值受溫度、頻率、施加電壓等因素影響,并非絕對恒定。(來源:IEC 60384-1, 2021)
二、 耐壓值:安全工作的生命線
耐壓值(額定電壓)指電容長期安全工作的最大直流電壓。超過此值,電容可能擊穿失效。
耐壓選擇的關鍵點
- 工作電壓必須低于額定耐壓值,通常留有20%-50%裕量。
- 交流應用時,需考慮峰值電壓不超過直流額定值。
- 耐壓值常直接標注在電容體上,如 “50V”、”100V”。
| 常見耐壓等級標識 | 典型含義 |
| :————— | :————— |
| 6.3V, 10V, 16V | 低壓場景 |
| 25V, 35V, 50V | 通用標準電壓 |
| 100V, 250V, 400V | 中高壓應用 |
三、 誤差參數:精度的標尺
誤差表示電容實際容量與標稱容量之間的允許偏差范圍,反映精度等級。
誤差等級與標識
- 精密級:誤差小(如 ±1%, ±2%),常用于濾波、定時等對精度要求高的電路,符號如 F(±1%)、G(±2%)。
- 普通級:誤差較大(如 ±5%, ±10%, ±20%),用于退耦、旁路等要求不高的場合,符號如 J(±5%)、K(±10%)、M(±20%)。
- 誤差選擇需平衡成本與電路需求,并非越小越好。
誤差值由生產工藝、介質材料類型決定。(來源:EIA RS-198,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