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可控硅(SCR)的測量方法是保障電路可靠性的關鍵環節。本文系統介紹從最基礎的外觀檢查到核心的導通/關斷特性測試技巧,幫助技術人員快速判斷器件狀態。
?? 一、 外觀與基礎檢查
在通電測試前,初步的物理檢查能排除明顯故障。
?? 視覺判別要點
- 引腳標識確認:對照數據手冊,識別陽極(A)、陰極(K)、門極(G) 位置,避免接錯。
- 外殼完整性:檢查塑封或金屬外殼有無破裂、燒焦、變形等物理損傷。
- 焊盤/引腳氧化:觀察引腳是否有嚴重氧化或污染,影響導電性。
? 萬用表基礎通斷
使用數字萬用表二極管檔:
1. A-K間正反向均應顯示開路(OL)。
2. G-K間呈現二極管特性:紅表筆接G,黑表筆接K,顯示約0.5-1V壓降;反接顯示開路。
?? 二、 靜態參數測量
利用萬用表或簡易電路評估關鍵觸發與維持特性。
?? 觸發能力測試 (簡易法)
- 測試原理:模擬門極觸發條件。
- 步驟:
- 萬用表置電阻檔(如R×1或R×10),紅表筆接A,黑表筆接K(此時SCR應截止,阻值高)。
- 用導線瞬間短接A極與G極(或通過1kΩ電阻連接)。
- 觀察:若萬用表阻值顯著下降并維持,表明門極觸發電流足夠,SCR能被觸發導通。
? 維持電流與關斷驗證
- 導通維持:在上述導通狀態下,緩慢調高萬用表電阻檔位(或減小測試電流),觀察維持導通的最小電流(即維持電流概念)。
- 強制關斷:移除A-G連接后,若阻值未恢復,需斷開A-K回路或使電流低于維持值才能關斷,驗證擎住效應。
?? 三、 動態特性評估 (進階)
更精確評估需專用設備或搭建測試電路。
? 導通時間與關斷時間
- 測量需求:需要脈沖信號源、示波器、合適負載。
- 觀察點:施加門極觸發脈沖,示波器監測A-K間電壓下降沿(導通時間);移除觸發并降低陽極電流至零后,監測A-K間電壓恢復時間(關斷時間)。
?? 電壓耐受能力評估
- 關鍵參數:斷態重復峰值電壓與通態峰值電壓。
- 專業方法:使用可控硅測試儀或可調高壓直流源配合電流限制,逐步增加A-K間反向/正向電壓至規格書標稱值(需嚴格遵循安全規范)。
?? 總結
有效的可控硅檢測需結合外觀初判、靜態參數測量(觸發、維持、關斷)及必要的動態特性驗證。熟練掌握萬用表簡易測試法可解決大部分現場判斷需求,而精確參數獲取則依賴專業儀器。規范的測量流程是保障電力電子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礎。(來源:IEC 60747-6標準, 通用測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