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敏傳感器是現代電子系統中感知磁場的“眼睛”,其核心原理主要基于霍爾效應與磁阻技術。理解這兩種物理現象,是掌握磁傳感器如何工作的關鍵。本文將深入解析這兩種技術的運作機制、特點及其典型應用場景。
霍爾效應:電流與磁場的“交響曲”
當電流通過置于磁場中的導體或半導體時,會在垂直于電流和磁場方向的兩側產生電勢差,此現象即霍爾效應。該電勢差稱為霍爾電壓。
* 核心機制:
電荷載流子在磁場中受到洛倫茲力作用而發生偏轉,導致電荷在導體一側積累,形成電壓差。霍爾電壓的大小與電流強度、磁場強度以及材料的特性成正比。(來源:經典電磁學理論)
* 霍爾元件特性:
* 線性響應:在特定磁場范圍內,霍爾電壓通常與磁場強度呈良好線性關系。
* 非接觸式檢測:無需物理接觸即可檢測磁場或磁性物體位置。
* 響應頻率:能響應較高頻率的磁場變化。
磁阻技術:電阻隨磁場起舞
磁阻效應是指某些材料的電阻值隨外加磁場變化而改變的現象。根據物理機制的不同,主要分為幾類:
各向異性磁阻效應
- 工作原理:某些鐵磁材料的電阻率隨電流方向與內部磁化方向夾角變化而變化。磁場改變材料的磁化方向,從而改變電阻值。
- 特點:通常具有中等靈敏度,結構相對簡單。
巨磁阻效應
- 工作原理:在由鐵磁層/非磁層/鐵磁層構成的多層薄膜結構中,兩層鐵磁層的磁化方向相對(反平行)時電阻最大,平行時電阻最小。微弱磁場即可改變磁化方向,引起電阻顯著變化。(來源:諾貝爾物理學獎相關研究)
- 特點:靈敏度極高,對微弱磁場敏感。
隧道磁阻效應
- 工作原理:與GMR類似,但中間層為極薄的絕緣層(隧道勢壘層)。電子通過量子隧穿效應穿越勢壘層,其隧穿概率受兩側鐵磁層磁化方向相對狀態影響,導致電阻變化。
- 特點:通常比GMR具有更高的磁電阻變化率。
技術對比與應用分野
雖然都用于磁場檢測,霍爾效應與磁阻技術各有側重:
| 特性 | 霍爾效應傳感器 | 磁阻效應傳感器 |
| :———– | :——————– | :——————— |
| 主要輸出 | 電壓 (霍爾電壓) | 電阻變化 |
| 靈敏度 | 中等 | 高 (尤其GMR, TMR) |
| 功耗 | 相對較高 (需偏置電流) | 相對較低 |
| 線性度 | 較好 | AMR較好,GMR/TMR需補償 |
| 帶寬 | 較高 | 較高 |
* 霍爾效應典型應用:
* 位置與速度檢測(如電機轉速、齒輪齒檢測)
* 電流檢測(隔離測量電流大小)
* 開關應用(如門窗磁簧開關替代)
* 磁阻技術典型應用:
* 高精度角度/位置測量(如方向盤轉角、電機換向)
* 地磁檢測(電子羅盤)
* 微弱磁場檢測(生物磁、無損探傷)
* 高密度磁記錄讀取頭
霍爾效應與磁阻技術共同構成了磁敏傳感器的基石。霍爾效應以其線性、穩定性和成熟的工藝,在眾多工業領域占據主導;而磁阻技術,尤其是巨磁阻和隧道磁阻,則憑借其超高靈敏度和低功耗優勢,在需要高精度和檢測微弱磁場的場景中不可或缺。理解其原理差異,是選擇合適磁傳感器解決方案的關鍵。